1
英國,劍橋市,由Berkeley Group開發(fā)的全新項目將于2025年第二季度交房。如果買了一套兩居室的公寓,再想擁有一個車位,還要再另掏3萬英鎊。嫌貴?覺得劍橋這么不主流的城市不應該收車位費?錯了。您現(xiàn)在在曼徹斯特、伯明翰買了公寓,車位一樣不送。
如果住在倫敦,以肯辛頓為例,停車一個月的成本是800磅。在倫敦北部的卡姆登,車位的平均月租也有600英鎊。粗略算下來,一年人民幣就是65000元。這還是車沒動彈,在自家車位里的費用……
住在肯辛頓,開著車去Harrods購物——在我的認知里,這是屬于《哈利·波特》的作者J.K. Rowling和貝克漢姆這個階層的行為……對,還有那些移動的香料瓶們,您在Harrods里待上半天,一定會對我這句話深有同感:移動的香料瓶——人家都是人手一只純金Patek Philippe。

我的好友在紐約曼哈頓上班,是妥妥的投行“白骨精”,自從去年秋天開始,她再也不開車了。因為從2023年10月起,紐約的停車計時器的收費漲了20%。以中城為例,第一個小時收費5.50美元,第二小時收費9美元,雖然在曼哈頓上班的銀行家們都不差錢,但是停車費這么個漲法兒,也讓人不免嘬牙花子。
今年,波士頓的停車費迎來八年來的首次漲價。據(jù)當?shù)氐?ldquo;線人”爆料,截至4月底,Brookline地區(qū)的130多個停車咪表,已經全部更新到最新費率。您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,估計波士頓、Brookline已經徹底告別了1字頭的停車費時代。

無獨有偶,從去年起,德國柏林的停車費(小時)已經從1歐元、2歐元和3歐元,增加到2歐元、3歐元和4歐元……也和1字頭道別了。按人民幣算,一小時要16塊,這你受得了么?報銷?您想多了,這是社會主義獨有的福利項目。
2
波士頓的停車費在美國真不算貴的。芝加哥、舊金山、紐約……都比波士頓貴多了,但是,倘若您想在波士頓市擁有一個固定的私家車位,比如West Brookline這個地段,沒35萬美元甭想,就是250萬人民幣買一車位(話說,這車是庫里南么)。
不過,波士頓有一點好,憑著一年繳納100美元的居民停車證(Resident Parking Permit)可以在大街上免費停車。
的確,像Costco和Walmart這樣的大超市和Strip Mall,有上千甚至上萬個免費停車位,但基本不會有人把自家的車停在這里過夜。一是因為這些購物場所都在郊區(qū);二是因為這些停車場都是沒人管理的,有被砸玻璃的風險。別忘了,有很多兄弟是喜歡玩“零元購”的。

香港,灣仔,擁有一個地下固定車位的成本是每年54000港幣的租金+每月350港幣的管理費,折合人民幣差不多52000元/年。在將軍澳,差不多每月能便宜500港幣,但一年也需要差不多5萬多人民幣的停車成本。根據(jù)香港房委會2024年的資料顯示,目前全香港最便宜的露天停車泊位是1570港幣/月。
香港總面積是1106.34平方公里。截至2023年底,機動車保有量74萬輛(其中私家車44萬輛)。
北京的總面積是1.64萬平方公里。截至2023年底,機動車保有量758萬輛(其中私家車543萬輛),北京有14個香港大,既限行又限購,但是誰的交通更順暢,在兩個城市居住過的,都門兒清。
3
在美國在英國在德國,買車可能不貴,但停車真的不便宜。當然,住在郊外,自己的房子帶車庫,去市中心不開車,也不失為明智的選項。盡管從未出臺任何限行、限購政策,但是市場行為會自發(fā)調節(jié),車輛的使用達到相對“有序”的狀態(tài)。

關于市場和行政手段的分析,我們不妨以人工開挖運河這個遙遠的敘事,來說明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方式和效果。
公元605年4月,隋煬帝楊廣下令開鑿大運河,工部尚書宇文愷計劃用11年的時間來完成。楊總要求宇文愷6年完工,同時否決了給予民夫糧食補貼的方案,而是強行征調。
從公元605年到公元611年,河北、山東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6省的大部分百姓,都被征調參與大運河的修建。帝國政府親自操刀上陣,最終死2573000人,并導致隋朝滅亡。
長度僅次于中國大運河的伊利運河于1817年開工,1825年竣工,全長363英里(584公里),開挖完全運用市場手段。它通過成立運河公司,向公眾開放投資渠道,并由此激發(fā)了美國歷史上新一輪股票市場狂潮。
伊利運河的修建成本為700萬美元,10年內就依靠運河通行費回本。伊利運河通航促成了美國早期的繁榮,也是因為這條運河,紐約市成為美國首屈一指的海港和世界級的大都市。一項工程成就了美國的國運。
不言而喻,行政手段永遠不會比市場行為更高明。專業(yè)的事讓專業(yè)的人來做,不懂裝懂,一刀切、一限了之,不僅是懶政,更后患無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