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(jù)一位博主爆料,自己收到了特斯拉的催款通知函,要求補付7761元,因為自己購買的特斯拉兩年時間行駛里程沒有達到2萬公里,此事曝光后引起網(wǎng)友的熱議。
該博主稱,兩年前國家曾出臺過補貼政策,購買價格在30萬以下的新能源汽車,國家給予一定的購車補貼。對于營運車輛和非私人購買車輛,兩年內(nèi)行駛里程必須達到或者超過2萬公里。而這位博主的特斯拉是以公司名義購買,兩年時間僅行駛了4400公里,車輛性質(zhì)屬于非私人購買車輛,顯然未滿足補貼要求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這筆國家補貼款并非直接撥付給車主,而是補貼給車企。當車輛交付滿兩年以后,且車輛行駛里程達到2萬公里的要求,國家才會將這筆補貼款撥付車企。特斯拉為了更好的宣傳補貼政策,讓更多消費者購買特斯拉,采取先行墊付的方式,在消費者購買時直接兌現(xiàn)。而這位博主兩年時間行駛里程顯然未達標,特斯拉才發(fā)了催款函,要求退還部分補貼款。
車主顯然不想將已經(jīng)到手的補貼退回去,但因為自己已經(jīng)簽訂了合同,且未滿足補貼要求,退還補貼款也在情理之中,還是要遵守合同約定。據(jù)了解,博主的遭遇并非個例,此前也有媒體報道過類似案例。有車主未滿足兩年2萬公里的要求,導致被車企追款,車主并未按要求退還補貼,被車企起訴。對此網(wǎng)友有不同看法:
一方面,有觀點認為特斯拉此舉是嚴格遵循國家政策和合同約定的表現(xiàn),體現(xiàn)了企業(yè)的規(guī)范操作和誠信經(jīng)營。畢竟,補貼政策的初衷是為了鼓勵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使用,而非簡單地發(fā)放福利。對于那些未能充分利用車輛、未達到政策要求的車主,要求其退還補貼是合理的。
另一方面,也有聲音對特斯拉的催款行為表示質(zhì)疑,認為企業(yè)在追求政策紅利的同時,應更加人性化地處理此類情況。比如,是否可以及時提醒車主、提供使用激勵等方式,幫助車主更好地滿足補貼要求,而非直接采取催款措施。此外,還有網(wǎng)友指出,特斯拉在銷售時是否充分告知了補貼政策的具體要求和可能產(chǎn)生的后果,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。